汽车的模组化平台生产方式
我们经常会在车评或车型介绍中看到“模组化平台”这个词。例如日产CMF、宝马CLAR、丰田TNGA、 大众MQB等。想要深入了解平台究竟指的是什么? 我们要先从100年前的福特T型车说起。
在现代汽车流水线生产模式开始前的早期,汽车属于奢侈品,基本是富人的个人定制产品。距离老百姓的消费水平相当遥远。20世纪初福特公司的威廉.C.克莱恩,在参观芝加哥的一个屠宰厂动物肢解传送带后,产生灵感,并将这种方法引进福特汽车公司。
流水线将原来的组装生产模式进行程式拆分,将技术简化,并程序化。经过流水线生产模式改造后的福特工厂组装一辆汽车,从原先的750分钟,缩短为93分钟。由此福特 T型车的售价从850美元降低到300美元以下,从而第一次让汽车成为普通工薪阶层能负担得起的交通工具。
在那个年代不同的车型就需要不同的生产线,甚至为一款新车需要新建厂房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逐渐在流水线的基础上,引入了平台化的概念。“平台”是一个虚化的概念,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为汽车厂商为同类或多类车型设计的统筹规划。在使用相同的引擎传动系统和底盘的同时,延伸出不同的细分车型。以大众集团本世纪初的PQ35平台为例,在PQ35平台下,延伸出了,大众高尔夫、奥迪A3 Caddy Van、奥迪TT跑车、斯柯达Qctavia,甚至Tiguan SUV等大量车型。
在相同的平台下,车辆内外造型,车身结构、悬架、液压系统,电子系统等等,基于统一规格的原则下设计。因此,不同的车型可以在同一个生产线生产。当然相同平台的车型也会拥有些许不同,例如悬挂系统的调教和细节设计。而转向系统、制动系统、动力和传动系统的组件则基本相同。这种做法大大的减少并分摊了汽车的研发成本。
当然这种车型平台的概念也有它的缺点,就是它们必须拥有同样的轴距。因此只能做同一个尺寸级别的车型。更大或者更小的车型,则需要重新开发另一个平台。
当这些特大车企的车型的产品线庞大到一定程度时,例如丰田已积累研发了800多种发动机,和100多个生产平台,如此庞大的产品线,和上千万台的销量规模,让丰田公司也显得力不从心。大型汽车集团的庞大销量让厂商们不得不重新思考,汽车生产制造方式。由此模组化的时代到来了。
最早开始使用模组化平台的是VolksWagen大众集团,它将车型分为横置引擎MQB和纵置引擎MLB两大模块。防火墙之前的引擎、传动系统和悬挂完全相同,车身的大小可以自由的拉长,让不同级别的车型可以公用一个平台。因此,一整个车企集团只需要拥有一到两个模组化平台,就可以用于所有的车型。从而大大减少了厂商的开发成本。
另外以Toyota为例,最新的TNGA模组化平台,让丰田之前不同平台的车型,也可使用大量的通用化零部件。零部件通用化将由原来的20%提高到30%,并且最终达到70%-80%。在TNGA平台上,集成了A0级、A级、前驱B级、混动等多种车型的生产,并延伸至大量雷克萨斯车型。
从最初英式的私人订制手工组装汽车,到美国的流水线生产制造,直至今日的模组化平台。汽车的生产制造方式的变革所推动的进步,不光让厂商受益。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,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注入大量研发成本的车型。
另外,由于过去销量不高的车型产品规模小,车子的零部件会相对昂贵。在用了模组化平台后,即使销量不多的车型,也会由于共享大规模生产的零部件,而大大降低了零部件的价格。让客户节省了日常保养维护的费用。